学术动态

我所协办“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13”取得圆满成功

2019-02-25 04:38 来源: 作者:

  2013年8月19~21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和承办、我校等47所高校、科研院所协办的“中国力学大会-2013”在历史文化古城西安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近290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科研、生产、教学第一线的力学科技工作者和跨越重洋专程赶赴本次大会的海外专家学者。
  
  图1 大会开幕式现场(1)
  
  图2 大会开幕式现场(2)
  大会延续往届中国力学大会的惯例,会期3天,由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分会场邀请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三大板块组成。与会代表围绕力学学科的基础、前沿、热点问题,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8月19日上午,开幕式在陕西大会堂举行。中国力学学会秘书长冯西桥主持开幕式,理事长胡海岩致开幕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八届周培源力学奖、第十三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和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奖。
  大会设8个大会特邀报告,15个分会场和71个专题研讨会。共有百余位力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分会场和专题研讨会的学术组织工作, 2000余篇学术报告在会议期间交流。8个大会特邀报告分别由第八届周培源力学奖获奖者程耿东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卢天健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姜宗林研究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朱承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胡更开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滕斌教授演讲,主题涉及结构优化、风沙环境、材料设计、高超声速、分子生物力学、海洋工程等多个方面。
  15个分会场涵盖了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爆炸力学、环境力学、生物力学、微纳米力学、物理力学、电子电磁器件、流变学等多个传统力学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二百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分会场邀请报告会上交流各自学科近期的前沿研究和代表性成果。会议还设立力学教学改革成果分会场,介绍在工程教育认证、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这是我国力学界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也是中国力学学会迈向未来的新起点。
  71个专题研讨会的研讨主题,既有力学的基础、前沿、热点问题,如材料、微纳米力学、界面力学、软物质力学、断裂疲劳、弹性波、冲击波、湍流、渗流、磁流体力学、气体动理论、非牛顿流、分析力学、非线性动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随机动力学、神经动力学、复杂系统建模、细胞力学、生物材料、无网格与边界元、模型验证、结构优化、稀薄气体动力学、等离子体、多物理场耦合力学、分数阶动力学等,也有与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相关的应用研究,如灾变破坏、先进电子封装技术、无损检测与健康监测、复杂交通流、航天飞行器结构、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航天器动力学、工程可靠性、风沙与环境、气动热力学、石油工程等。专题研讨会为青年学者尤其是研究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锻炼的机会,千余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将在专题研讨会中报告交流。
  我校作为中国力学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是本次大会的主要协办单位之一。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本所罗迎社教授和陈胜铭副教授、蒋光彪副教授、苏淑兰老师、尹凤娥老师、殷水平老师和研究生田芳等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国际流变学会中国籍理事、我校校长助理、流变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所长罗迎社教授负责筹备和主持的“流变学”分会场取得了圆满成功。在由罗迎社教授负责主持的流变学分会场,罗迎社教授作了“荷载、含水率及温度对桉树木材抗弯蠕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的学术报告,陈胜铭副教授作了“高聚物板材拉伸变形多场耦合测试系统研制及实验研究”的学术报告,研究生田芳作了“热老化对高聚物动态黏弹性能影响实验研究”的报告,本分会场和专题研讨会报告涉及到流变学的众多基础和应用领域,体现了在基础理论方面和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巨大作用。蒋光彪副教授在计算流体力学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中作了“基于多块网格及AMG法的后台阶流动数值模拟研究”的学术报告。
 
  “中国力学大会”由中国力学学会于2005年发起并主办,此后隔年召开,已先后在北京(2005、2007)、郑州(2009)、哈尔滨(2011)举办了四届,成为中国力学学会的学术活动品牌。大会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力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学术例会,是力学科技工作者“了解学科前沿的窗口,面向重大需求的桥梁,联系地方经济的纽带,展示青年风采的舞台”。
  
  
  “工程流变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流变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联合供稿
  2013年8月23日